在大家交易的过程中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不交易的时候呢好像正确率是蛮高的,但是一旦交易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是错的,刚开始交易的时候我还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特别是我带着一副枷锁做交易的时候,这种现象被放大了。
大概在开始的时候虽然感觉到有压力,但是还是可以进行下单交易的,但是正如我说的,每次刚刚建立起信心的时候,就在接下来的时候收到了一次亏损的打击,好像我不做的时候都是对的,我一做就是错的,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我后来变成了只分析不交易的状态,那段时间一如既往的和周围的朋友聊行情,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没有交易,可是吧很怪的现象,那时候我的分析还是特别准的,结果给我周围人和我老师一个假象,他们都认为我在交易而且是获利的,我好像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接受这个状态,而且还在尽量掩饰这种现象的发生。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是假的总会露馅,大家知道只要进行交易就会产生手续费,当时的情况是在交易所下面开户,每次交易的话我们自己的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会返还一部分而我们,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我是只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没有实际的交易,所以发生了接下来可笑的一幕,到现在我还记得我老师找我时候的那副表情。
到了结算时间,我知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他私下将我叫出了大厅问我是什么情况,这个时候我也知道瞒不住了,只能和盘托出把我内心的困惑和那段时间的状态说了出来,我还以为我的老师会很严厉的批评我,因为我好像在发生这个事情之前把我自己捧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老师跟我说这没什么,实际上他在很早的时候也干过同样类似的傻事。终于我一个月的紧张、焦虑瞬间的就降低了许多,他跟我讲实际上很多人都曾经和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早晚而已。
在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时候,到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一分析就对一做就错的道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明白的是,实际上当我们想在短期内就爬的很高找认同,但同时我们的自控力还很低的情况下,相对交易起来所面临的压力值是会被不断地加大的,而这件事情之后,我确实开始知道了在进行交易的时候要想办法给自己减压而不是加压,而这是我老师在那个时候教会我的事情。
实际上在我将近12年的交易时间里,每个阶段所最终得到的帮助不只是在交易结果方面,而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认知部分。随着交易时间的堆积,我觉得最初所发生的事情是对我有很大帮助的,当然,前提是你的认知部分真的被矫正过了。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大家一个警醒,或许我们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也许你也和我一样正经历着类似的事情,当我们正面临这样的困境的事情,一定要明白反身修德的道理,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利润本身。
人的成长和人生的阅历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我们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在当时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也不明觉厉,但是很多时候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今后的发展。在我最开始交易期货的时候有一个人我应该要感谢他,虽然那个时候我不明白他教我的一些理念实际上是市场本质的一部分,实际上对我后来完整性思维的锻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做为交易者不得不承认市场的高明之处,市场像是握有一把无形的探测仪探测着交易者内心,它用这个探测的结果在和我们进行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认为市场会涨,但是我们的止损会被打掉,我们认为会跌也会被打掉止损。终于我们的方向看的是对的,但是发现没有上车的机会,好不容易上车了发现又错了。下一次我们勇敢的上车害怕出现上一次的事情,结果发现做错了方向。到后来很多人开始怀疑人生了,为什么从概率上说一半一半的几率最后让我们愣是做成了二零八零的结果。实际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希望找寻这个市场的捷径,可是市场中真的没有捷径可以给你走,走着走着你就要怀疑人生了。
刚开始我也希望找捷径,所以我喜欢和别人聊天,也希望得到一些对交易有帮助能快速提高能力的知识或者工具。基本上那个时候就是看看书用书上讲的去做发现不行,过一段时间就把之前用的知识扔掉了,再寻找其他知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扔掉了。最明显的例子实际上也是大多数人都经历的事情,就是关于止损的摆放好像怎么摆都是错的,终于有一次信心很足想赌一把结果发现面临就是大亏一次的尴尬。然后就会有人跳出来跟你说要严格止损,这个时候我又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了。
而我开篇要感谢的人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我最大的前辈了,刚开始做交易一般来说都是看三十分钟或者小时图进行交易的,有一次我刚经历了一次止损被打掉价格就上行的行情正在郁闷,正巧我和他才有第一次的交流机会,平时他总是坐在一个角落我们没有机会沟通。而我把我的困惑跟他讲了,我期待着他能够给我一个好的答案,这好像也是每个交易者所希望得到的,你们一定想知道他告诉我的答案可是实际上不是答案,甚至于对我当时的我来说好像是废话,他说你看的还不够细,他说你应该看的更细一些,我问什么意思,他说你应该看小一个级次的图形看看变化,能不能克服这个他并不能帮助到我,这就是我开始说的不明觉厉。那个时候我怎么懂这些,直到后来有段时间很无聊突然想起了他说的这个话,我才尝试着看更小级次的变化,一段时间以后果然我感觉到了一些不同,由于我最开始的时候就读了波浪理论,在我心里是有五三这个结构的,我发现看小一个级次还想能够感觉到之前看更大级次不能够看到的细节,但是当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交易大厅。我感谢我的运气,虽然我没有能够在这里成功,但是却出现了一个关键的指引者给我留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得以能够继续的在这个无限憧憬的市场中生存下去。
有人说看了我的回忆录为什么感觉上是一个很痛苦的回忆过程,好像大部分时候分享的内容和主题都是负面多一点。其实总结起来可以归为压力的外部释放而不是内部的聚积,在各种环境下与各种类型、各个交易阶段的投资人讨论投资的时候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只讲对的,不讲错的,只讲好的,不讲坏的。可是问题是:错的存在不存在、坏的存在不存在呢?实际上每个人心理都清楚这个答案。
当然这里也可以提前跟大家透露一下,实际上我的交易过程是在一个时期以后从痛苦的回忆变为了快乐的回忆,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认知上的改变,而这个改变就是我更多的或者在一个阶段下所关注的是自己错的或者坏的地方而不是和别人聊对的和好的一面,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轻松了,压力不断的被我向外部释放了,就好像跟我聊天的人在帮助我共同承担这部分的压力,对于大家来说这个方式不妨一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忆过去痛苦的记忆碎片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在交易市场却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个过程,很多人在寻求帮助的时候总是喜欢陷入这样情境中,我们喜欢打听谁可以稳定获利,他的交易系统是什么,但是实际上在我所经历和遇到的过程中,一个人的交易系统或者是思维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而背后的原理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或者说我们的欲望值会随着我们在市场中所经历的而被改变,简明扼要来说就是没有一个绝对稳定的交易方式能够覆盖长达几十年的交易时间,那么我们要怎样的在市场里面找到适合我们的方式呢?
开篇有讲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 错的坏的一面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有很多人会说 我真的不愿意回忆过去的那些不好的记忆碎片,因为那是痛苦的,但是你们不知道这样的认知实际上就是大家在一个同样问题上反复犯错的根本原理。在这里我并不想强迫大家改变自己的认知过程,我也不想强迫的灌输给大家,先细节决定成败、后格局决定大小这样的我对市场的认知过程。那么就让我用一个已经被证明的科学研究理论来跟大家讨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回忆并试图我们的痛苦记忆碎片,而我们不去做这件事情会使得我们不论如何努力也不会在交易市场中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答案。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称,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与回忆过去的能力密切相关。
研究者解释说,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人们描绘未来景象时总会借用过去某一事件的空间经验,在描绘特定身体活动时尤为如此。此外,人们展望未来时倾向于选取一个由自己熟悉的环境(家庭、学校等)和熟悉的人(家人、朋友等)组成的背景,这也势必用到大脑负责记忆存储的神经区域。
在交易市场这一个认识对于我们投资者的影响将会尤为明显并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经验论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人类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实际上往往是以人的经验多寡与否来评判到底谁应该听谁的,否则为什么我们在发布个人简历,或者公司进行招聘的时候会写上某某行业N年以上工作经验。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用经验论这个名词去否定别人的认知,比如当一家公司使用一种经验去管理企业直到出现问题的时候,会被认为是过往经验出了问题。至此经验一词既不可以归为正选向的也不可以归为负选项。
交易市场中是不是也存在这个现象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与其他交易者讨论行情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搬出现在的行情和以前什么地方的是相似的,甚至有人很肯定的说接下来的行情就会是这样的发展并大胆“预测”,交易三个月的人和交易一年或者交易十年的人在互相讨论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么到底应该听谁的呢?这个就变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实际上从较短时间来看,这样的讨论会是一个随机事件,比如交易三个月的人这次是对的而其他人错了是否意味着交易三个月的人一定比其他人反而分析能力更强?答案恐怕不是肯定的。你能看到的是,每次争论,大家总会进入到一个谁对谁错 僵持不下的状态中,并且很难说服另一个阵营的观点持有者,而这场讨论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相反的,如果把讨论的时间拉长并加以跟踪,有研究表明,交易时间长的交易者对于市场的未来判断更加的客观和准确一些,那么背后是否有其原理可寻,交易时间长的人一定是经验多进而就是分析判断能力强呢?恐怕也未必吧。
前一篇的描述向大家阐述了一个观点,即人类预测未来或者推测未来的能力往往和我们过往的记忆是直接联系起来的,而这个实际上就是经常被我们所讨论的经验论,人们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否定别人的经验,让自己记忆的经验被他人认同。如是说,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会更加的客观呢?
我们不妨从两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第一维度时间,从记忆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我们的经验就是过去行情的成像记忆,而我们对未来预测的所调取的就是过去成像记忆所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然是参与交易时间越长的交易者在脑中可以成像的记忆会越多。如果假设看盘的周期及每日看盘的时间一致的情况下,再排除个体能力差异,那么时间越长 成像数量越长当然会更好,但是为什么交易十年的人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呢?这个问题显然就不是看盘的年限所决定的了。
那么绝对性的另一个维度就是脑中的成像数量,在交易市场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被市场所认知即“历史会重演”。实际上如果按照成像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历史会重演而是历史发生时候的成像会重演,进一步加以解释就是当历史中某一个事件发生时候当时的市场走势的过程及背后所产生的市场心理因素会重演,当交易者觉得自己正经历这样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成像就会在脑中产生,并且这就是我们大家一直讨论的盘感的由来。
那么决定哪类交易者的成像更具说服力的评判标准,可以这样来理解,即同样类似的历史成像在脑中所产生的成像次数并加以修正,即被我们的认知矫正后把之前因为它所犯的错误交易结果,变为另一个方向正确的认知,从而使得在未来遇到我们所谓的历史会重演的行情所产生盘感,借此才会更具参考性。而如果未经过修正这一过程,恐怕错误只会一直犯下去,也无所谓“盘感”了。
人们经常否定别人的盘感,认为判断市场方向是愚蠢的,但是谁能否定我们每个人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不去判断方向呢。我们经常讨论别人经验是否有效,但是当你自己的经验并没有得到你自己验证的时候,请问过往大脑所成像的记忆是否真的对你有帮助?你们好好想想这一问题。那么怎么使得我们大脑的成像更多、并经历更多的修正,我们下篇再讨论。
科学界有着对人类大脑潜能共同的认知,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开发程度只有不到10%的水平,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开发程度的情况下,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却是千差万别的。前文我提到一个敏感的词汇及经验论,经验论更确切来说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交易市场中交易记忆的再现,为什么同样的位置多空两相会产生分歧,实际上源于这个记忆的差别所造成的。
新开始的交易者一般来说没有大脑的成像记忆,被称为纯粹的接收者,但是大概交易三个月到半年左右这个现象就会改变。这个时候彼此的争论不休,谁对谁错,我强你弱就会在我们的讨论中应运而生,到最后变成互相攻击,大声争吵的程度。这个背后实际上的机制是我们无法用任何的表面来去形容到底谁应该听谁的,实际上研究发现,新的交易者由于心无旁就往往在分析能力上体现的比一些有一定交易时间的投资者更加准确的现象,这样就会在讨论进一步的增加难度而使得讨论变成了争论。
通过多年的总结,我试图在这方面帮助大家建立一种认知已达到不只争论对错,而是讨论逻辑的一种对市场认知的方式,从而使得投资者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的讨论方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前文中我提到我们投资者在交流的时候评判大家能力值的方式可以归为大脑成像及记忆水平上来,那么实际上不管从哪个维度上来说 那么这个成像的数量就决定着我们到底应该多听谁一点,即使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应该过多的彼此否定和攻击。
成像数量前篇已经分析过时间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另一个维度实际上就是我们能否在单位时间中使我们的大脑活的更多的成像记忆,而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交易三年而另一个人交易了十年但是从实际的交易结果上看反而是交易三年的人更成熟一点。我们以波浪理论对于时间周期的划分为基础,大多数人在交易的时候一般是看小时级次,那么我们可以来推算一下按照这个级次我们人一年下来可以在脑中的成像数量:
一年共220个交易日,一日以外汇为例约运行22小时左右,那么也就是从运行时间为4840小时,我们假设完全成像的话即有33个完整周期,如果细分约略为66个主要和次要之和。以交易10年计一共可成像660个。
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级次的图形下会出现较类似的走势图,我们对于它们未来的变化往往感觉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最后的时间跨度问题。没错,后者想超越前者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要做的就是缩短看盘的时间级次从而完成在更短时间中,大脑成像数量更多的这个目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后者以15级次为主,那么他每一年可以完成的成像数量为264个,那么三年的交易时间及为792个,因此就成功完成了超越。而我们讲这个状况延伸到极限以1分钟为主,那么这样的话,一个人闹钟一年在脑中的成像数量为3960个,那么10年就是39600个。
可以这样来说分析级次同样的情况下,时间越长成像数量越多,而同样时间下,分析级次越小则成像数量越多。而如果可以叠加则比不进行叠加的交易者在成像数量上高出数倍之多,进而,这也就决定了谁在市场运行过程可调取的记忆模板更加的多,从而使我们个体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同韵交易体系的课中会去讲解,为什么要从1min图上增加成像数量去建立盘感,这也是最终同韵交易体系学习的是从细节延伸到格局而不是反过来,只有当你能精准从小级次就能把握的时候,那么在大级次上判断波段交易机会的入场位置才能做到更加精准。
我们继续沿着上文的思路延展,上文提到决定我们在市场中对未来预测结果提前判断的能力来源于我们曾经大脑成像的次数及我们过去记忆在接下来的再现,我们可以继续以下的假设,大脑成像次数的多少实际上到底决定了什么,我们必须要从内部逻辑将之搞清楚。市场未来变化的形态我们估算一个数字,我觉得大概会有1000种细分的形态,用统计学的理论来思考,也就是大脑成像的总数意味着这1000种细分形态我们实际经历的大概次数,如果目前成像次数只有500次,那么一种形态出现的几率为50%,同理如果成像次数达到10000次,那么每一个细分形态将有可能出现10次左右。之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在交易市场中能力的实际提高来源于我们对于曾经历的分析或者交易错误的修正并进而提高,同样的如果能够一次修正不能完成对一种形态的思维矫正,那么就需要再经历这个形态才可能再次的修正,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形态修正次数将使得这个形态在大脑中成像逐步的完善并且沉淀下来,而在接下来再次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被我们从记忆当中调取 并被我们加以利用到接下来的交易当中,把这一过程用一个名词来形容就是
通常来讲,一波连续的行情,是由各种有限时间的形态拼凑出的一个完整过的运行过程,如果开始阶段的形态我们已经在思维中经过了矫正并稳固了下来,那么将决定我们进行这样的一笔交易。而很遗憾也许接下来的有限时间的形态你并没有矫正过,或者说矫正但还不稳固,这样就会使得交易过程中产生疑惑,同时由于在无法看盘的状态下担心行情会产生变化而终止交易。这也是很多人一直要去克服和解决的问题,由此而来,长期来看,矫正各种形态并使之相连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而缺乏累积,自然无从谈矫正。那么交易者自然是容易“想当然”。
而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有一些看盘的方式天生就会有缺陷,因为连续的形态拼接必然包含波幅大的形态,同时也会包含振幅大的行情,由于大多数人在开始阶段就会收到各种影响从最开始喜欢振幅大的行情快速的转换为波幅大的行情的喜好,从而永远都无法系统和连续地矫正这样的形态,进而脑海中的缺失的信息造成“沟壑”使得你的思维并不完整连贯,由此,你也将无法准确提取这样的信息去分析市场走势,那么更无从谈起正确性。综上所述,实际上能够解决的办法就变为了要长时间跟踪一个品种的走势才可以在N年中从一个品种的不断矫正当中反复体会这1000种变化形态的运行规律,而多品种的交易将使你跳过一些形态的建立,从而永远都无法连接起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
其次,应该在交易的过程中改变我们的基础理念,试图从短期爆发的增长逐渐的找到一条长期稳定复利增长之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