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汇基础正文

国际借贷说

admin 外汇基础 2007-07-25 02:11:26 188 0

国际借贷说(Theory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Goschen)於186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只有流动借贷相等时,外汇供给也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这一理论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国际借贷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金本位制盛行的基础上,用以说明外汇汇率变动的最主要理论。其理论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特别是重商主义有关国际贸易及外汇方面的论述。国际借贷说又称为外汇供求说,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戈森于1861年在其所著的《外汇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

戈森认为(1)

汇率的变动是由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债权、债务来决定的。其推理过程如下:一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构成一国的国际借贷差额。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中债权大于债务,即构成国际借贷出超,所超过的数额为该国对其他国家的净债权;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中债务大于债权,则构成该国国际收支入超,超过的数额即为该国对其他国家的净债务。国际借贷的出超和入超是决定一国资金流入或流出的最根本原因,而资金的流入或流出则直接影响该国货币汇率的涨落。这是因为货币以一种商品形式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则其价格涨落必然受到供求法则的制约,而一国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与该国的国际借贷息息相关。总之,汇率变动由外汇供求引起,而外汇供求的变动则源自国际借贷。所以,戈森认为国际借贷关系是决定一国汇率涨落的关键。

戈森认为(2)

国际借贷不仅仅由于商品的输入和输出而发生,股票、债券的买卖,利润和捐赠的收付,资本交易等亦会导致国际借贷的产生。为此,戈森将国际借贷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借贷,是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收付阶段的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已进入收付阶段的借贷。他认为只有流动借贷的改变才会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原因在于固定借贷并不立即产生现金支付。此时,如果流动借贷不变,固定借贷发生变化而使国际借贷处于人超状态,入超的金额并不等于须立即输送的现金。本国货币并不因此而增加现时外流量,则汇率亦不至于马上上升。同样,如果由于固定借贷的变动而使国际借贷处于出超状态,出超的金额亦不等于立即收进的现金,本国货币并不会因此而有所增加,则该国货币汇率也不至于下跌。譬如,在固定借贷增加使一国处于国际借贷入超状态时,一般仍可借人短期资本以平衡国际借贷差额,防止本国货币外流。这样一来,债务的增加反而阻止了本币贬值。而当固定借贷减少导致国际借贷出超时,按理资金应该内流,但如果该国未及时收回其应得的债权金额,反而向债务国投资,则该国货币有可能会因此贬值。

流动借贷对外汇供求及汇率的关系概括为:

一国流动借贷相等,则外汇供求平衡,汇率不变;一国流动债权大于债务,则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一国流动债务大于债权。则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除国际借贷因素之外,物价、黄金存量、信用状况和利率水平等因素也会对汇率变动有影响。戈森认为利率变动会引起国际资金流动,而国际资金流动又会影响即期汇票价格,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这种对利率因素的分析,曾被认为是戈森对19世纪的汇率理论的一大贡献。

虽然国际借贷说是建立在金本位制度下的理论,其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其思路还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对国际借贷理论的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后来,凯恩斯学派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调整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和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论,肯定了国家干预对汇率变动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8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网站分类

武汉1828 - 外汇新天地

https://www.wh1828.com/

| 鄂ICP备100890000

Powered By Z-BlogPHP 武汉外汇圈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